舌尖上的年俗,烟火里的祝福
时间:2024-12-27 13:07:48 出处:时尚阅读(143)
年味,像是祝福小火滚了许久的粥,在时光慢慢熬成浓稠。舌尖上
春节里的年俗诸多年俗,则是烟火为这“一碗年味”添足了料。
除了春节里固定的祝福剪贴窗花、吃年夜饭、舌尖上除夕守岁、年俗舞龙舞狮,烟火各地还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祝福风俗习惯。老百姓在年俗和节点里传递过年的舌尖上味道,在广东,年俗万事皆起于“意头”。烟火
谐音梗话一个广府年
广府人的好意头,从鸡开始。j9“鸡”与“吉”同音,有吉祥如意,升迁腾达之意。除夕年夜饭,广府人家的开席菜必定是一只整鸡。
爱吃鸡,更懂吃好鸡。走地鸡是广府家庭的挚爱,嘴叼如广府人甚至把每一种鸡的归宿都安排了个明白——清远麻鸡肉质紧实、鸡皮爽脆、鸡骨酥脆,适合做成白切鸡;封开杏花鸡食五谷、牛大力,饮山涧水,自由奔走150天方出栏,是煲靓汤的不二之选;惠阳胡须鸡鸡皮薄、脂肪分布均匀,做成脆皮烧鸡能“馋哭”隔壁小孩……一年要吃掉20多亿只鸡的广东人,精于200多种料理方式,过年吃鸡能从年前吃到元宵节不带重样。
不仅是鸡,万事讲究好意头、讨个好口彩是广府人的“倔强”,好讲意头也是一种年味。
广府人过年必备炸物“油角”。摄影/吴秒衡
“开油锅”炸油角、煎堆、蛋散是贺年“三部曲”,每当这时,家里的长辈总会念叨着“炸喜炸喜”,祈求着新的一年里能喜事多多,油水多多。过大年,年夜饭菜单一定要有“匹布甘长”,春节期间的餐桌必须有“生财有道”的豉油生菜,春节里不论老人小孩有牙口没牙口都得啃上几节“节节高”的“拜年蔗”……
从某种程度上说,最懂谐音梗的人非广府人莫属。
一对柑换一个潮汕年
在潮汕地区,过年头等重要的大事莫过于采买柑桔,光买柑桔似乎还差点意思,潮汕人会在自家门前、客厅、祠堂前成双数地摆上年桔,主打一个多多益善。在潮汕话里,“桔”与“吉”同音,当各家门前出现了年桔,也就意味着农历新年的钟声渐进。
潮州柑拥有千年种植历史。
“后皇嘉树,橘徕服兮。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。”柑橘与南国水土最是相宜,在潮汕地区,潮州柑种植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,唐初漳州别驾丁儒题咏的诗中写到“蜜取花间液,柑藏树上珍”,说的就是潮州柑。岁末年初,正是潮州柑大量上市之时,这一东方的果和潮汕的年紧紧捆绑在一起,被百姓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。
潮州柑成为象征吉祥的果子。
潮汕人买柑橘以“筐”为计数单位,买来的柑桔除了酬神祭祖,还有一个大用处——“传柑拜年”。在潮汕地区,手上揣一对柑就可以走遍各家亲戚,大家互道吉祥,互换柑桔才算“有效拜年”。这一习俗从唐宋时期皇帝以黄柑嘉奖近臣的“传柑宴”演化而来,潮汕人讲“礼”,却不在乎丰俭,一对柑就能将亲缘与祝福一代代传递下来。
百味粄见一个客家年
稻米文明是中国农耕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从中原地区五度南迁的客家人,将小麦“磨粉”蒸煮文化应用到稻米上,客家“粄”由此而生。
客家粄食
在广东梅州市的街道上走上一遭,总能看到很多与“粄”有关的词汇:捆粄、红桃粄、甜粄、菜头粄、艾粄、酵粄、油麻粄、大笼粄……粄,是客家各类糯米、粘米糕点的统称,它不仅是客家人的一日三餐,也是渗透在年节里的客家魂。
平远黄粄。图源:平远旅游
禾米熟,黄粄香。岁末,梅州大街小巷就会响起石臼舂米之声,各家各户忙着制作黄粄。平远黄粄被誉为“客家小食第一”,是平远客家人以禾米加入黄栀子树枝烧制成的碱水,经过手工捶打而成。在客家饮食文化里,黄粄象征着安康、团圆、幸福,春节期间宴宾客、送亲朋,黄粄是最好的年礼。
平远黄粄制作时需要二人持木槌轮流打粄。摄影/黎锴
在惠州博罗县,每年正月初八“上灯”(即添丁节),大笼粄必不可少。在博罗话里,大笼粄谐音“大本事”,包含着长辈对晚辈前途无量的殷切祝福。潮客混居地区的客家人过年还有“不蒸甜粄不过年,无甜粄不成礼”的说法,切下一块甜粄赠与亲人,蕴含着来年甜蜜、安康的祝福。
大笼粄的形状是一个大圆形,寓意阖家团圆。图源:这里是客家
大笼粄是客家人过年过节祭祖和办喜事不可或缺的食品。图源:这里是客家
辞暮尔尔,烟火年年
食俗是春节的诸多习俗中最重要的一项
藏在祝福里的年俗年味
是每个人对于年最直接的印象
是根植于心底最柔软的家乡情怀
这份祝福保留在舌尖
弥漫在对亲人故土的深切眷恋
你的家乡,有什么藏在年味里的祝福呢?
【记者】陈潇燕
【来源】南方农村报